![](/templates/default/images/news_img2.jpg)
促進當地農業經濟全面振興
近年來,黑龍江省虎林市在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上,以完善標準體系、強化標準推廣和規范標準生產為重點,采取“標準+農戶+基地+公司”的發展模式,狠抓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安全優質的綠色、無公害和有機食品,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工作開展以來,虎林市將其作為興農富民的重要途徑,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從而推動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提高認識,健全機制,為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虎林是典型的農業縣份,長期以來一直以農業“一枝獨秀”。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傳統的農業經濟結構已經嚴重束縛了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質量差、成本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快、農民增收緩慢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全市經濟的發展,并成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此,虎林市委、市政府自1998年以來把實施現代農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創造性地提出了綠色食品發展戰略,并采取制定農業標準體系、強化農民技術培訓、建設綠色示范基地、發展綠色加工業等手段,探索出了一套“標準+農戶+基地+公司”的經濟發展模式,全面推動了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8年來,全市已建成國家級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1265個,推廣面積已達7萬公頃,水稻種植面積發展到6萬公頃。其中,A級綠色水稻監測面積4萬多公頃,占水稻總面積的69%,這一切無疑為全面實施“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產品認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在今年開展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以來,虎林市在對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標準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又相繼出臺了《虎林市區域內綠色食品水稻產業帶發展規劃(2007-2010)》、《綠色食品水稻產業帶建設提檔升級實施方案》等規范性文件,這無疑為GAP認證確定了具體工作目標。為了使認證工作得到有效推進,市委、市政府還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質監、農業、環保、商檢等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水稻生產基地GAP認證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市抽調骨干力量組建了專項工作推進辦公室,同時在各鄉鎮相應成立了技術指導組,并以水稻基地專業村為單位組織成立了農民水稻基地GAP認證管理技術合作組織,逐步建立健全了市、鄉(鎮)、村三級認證工作網絡,從而為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機制和技術保障。
二、深入宣傳,強化培訓,為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順利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的實施,有賴于全體生產者、經營者、服務者和消費者的共同參與。特別是在目前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模式下,充分調動農民、企業等各方面積極性,營造全社會參與實施GAP認證工作的濃厚氛圍,對推動GAP認證工作順利開展至關重要。為此,虎林市從強化農民和企業標準化意識入手,采取多種措施,切實有效地加強了宣教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宣傳媒體和載體活動營造有利氛圍。虎林市改變了以往單純依靠行政命令強制推行的辦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以及“科普之冬”、“科技大集”等載體,采取知識宣傳與現身說法相結合,印發材料與現場示范相結合,集中宣傳與分片講解相結合等多種形式,給農民講事例、談市場、算對比賬,取得群眾的信任與共鳴,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了人人關注認證工作,自覺開展認證工作的良好氛圍。僅今年開展認證工作以來,虎林市就在全市懸掛宣傳橫幅20多個,張貼宣傳標語380多條,設立大型戶外宣傳牌23個,發放技術資料、宣傳單、明白卡、光碟等萬余份。同時在市電視臺、廣播電臺、政府網站進行專題報道80多次,開展文化廣場標準宣傳咨詢活動5場、科技大集18場次。二是通過標準化培訓強化農民科技種田素質?;⒘质胁扇∮墒械洁l、由鄉到村的方式,分期、分批層層開展良好農業規范認證知識培訓。同時定期會同涉農部門深入鄉鎮、村屯,開展標準化知識為重點的科技下鄉送服務等活動,以此充分發揮“三農”服務團和農業110信息服務系統功能,開展技術信息服務。本年度現已開展認證知識培訓60多場次,農民培訓面達到80%以上,已有2萬余人獲得了標準化綠色種植業戶證書。此外,近年來虎林市還同農業部門一道編印了農業標準化教材,并在全市中小學校普遍開設了綠色食品知識課程,把標準化生產作為學生社會實踐的必修課。三是狠抓標準化業務人才隊伍建設。推進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關鍵是要有一支業務過硬的人才隊伍。為此,虎林市確定由質監部門牽頭,會同各涉農部門和各鄉鎮農技推廣站所及農民技術骨干等,建立了一支農業標準化業務推廣隊伍。為提高隊伍素質,虎林市堅持“請進來,走出去”,聘請東北農大、八一農大、省農科院的專家教授來虎林市傳經送寶,開展農技培訓。同時實施了村村大學生計劃,先后選派百余名農村青年到大專院校學習農業技術,畢業后回到各自村屯指導農業生產,目前這些農村大學生已經成為了實施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此基礎上,市政府還拿出了20萬元資金,專門用于農業技術人員培訓,使培訓活動得到順利開展。如今,虎林市農業標準化技術人才隊伍達到2000余人,其中初級以上職稱達到40%。
三、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推動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深入開展
一是堅持龍頭帶動,為認證工作提供動力。加快農業產業化和標準化經營,關鍵是龍頭企業的帶動。只有建好龍頭企業,才能提高優質農產品的轉化率和綜合效益,才能用經濟紐帶把農戶的生產經營引導到GAP認證這條軌道上來,示范基地的農業生產才能得到良好的規范。為此,虎林市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切實加大了農產品項目的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了綠都集團、愛邦米業有限公司和中惠糧油公司等一批競爭力、牽動作用強的優勢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了引導優勢企業向優勢區域集聚,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進而帶動了GAP認證工作的快速推進。近兩年來,虎林市新上方便米飯、稻殼炭、米粥、米粉、稻草板、米糠油、稻殼發電等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97個;稻米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20多家。其中,國家、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并有近40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水稻農產品年加工能力達到了200萬噸以上。全面實現了基地生產與企業加工的協調發展。特別是綠都集團方便米飯項目、清河泉米業稻殼發電項目、中惠糧油公司米糠油項目的建設,在水稻加工方面實現了“吃干榨凈”可持續生產,形成了水稻產業經濟良性循環的發展格局。
二是堅持基地促動,壯大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模。在規范基地生產程序上,虎林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水稻GAP認證《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田間作業文件》和《質量記錄》,把田間技術操作、農用物資投入和作業機械使用作為關鍵控制點,嚴把操作規程、物料投入和農機器具標準作業關,認真執行GB/T20014-2005系列標準進行水稻生產,同時建立了完備的生產管理檔案,確定認證基地和明確技術人員責任,實施跟蹤監督檢查,工作形成制度,確保基地生產有章可循、按規生產。在技術服務上,組織認證工作人員進村入戶,深入農民田間地頭檢查指導工作。同時要求相關部門結合認證工作義務為認證基地提供技術咨詢和農資質量檢驗、檢測技術服務,確保認證基地各項技術得到及時指導和投入品使用達到標準,從而為GAP認證提供安全措施保障。在基地環境建設上,虎林市以凈化農資市場為重點,組織質監、工商及各涉農部門加強農資市場的監督檢查,杜絕假冒偽劣種子、化肥、農藥等涉農物資流入認證基地,確保認證基地100%的用上合格農資。在認證典型培育上,虎林市在全市12個鄉鎮中確定了20個示范重點,通過按標準認證要求實施生產讓農民做對比看效益,使全市認證戶,學有目標、干有方向,真正成為“帶著農民干、干給農民看”的認證示范典型。
三是堅持品牌拉動,大力培育農產品優質品牌。在市場經濟競爭中,品牌是無形資產的載體,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的過程就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過程。因此虎林市抓住這次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的機遇,狠抓品牌“整合”、“原創”和保護、宣傳四個方面工作,積極培育農產品優質品牌,力求以GAP認證促進品牌發展,同時以品牌發展拉動基地認證,以此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在抓品牌“整合”上,虎林市充分利用“北大荒”、“珍寶島”、“愛邦”精制米等現有的國家級、省級農產品品牌資源,引導區域內企業集中掛靠,實行品牌擴張,以此發揮品牌價值培增作用拉動基地認證工作;在抓品牌“原創”上,虎林市按照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辦法,積極組織好名牌農產品的開發、申報和認證工作,努力使更多的農產品進入由國家和省級認證的名牌農產品范圍。本年度虎林市已經把省級“珍寶島”名牌大米培育申報了中國名牌,同時還申報了3個省級名牌大米。在品牌保護上,虎林市在抓好已經認證名牌產品的質量跟蹤管理基礎上,為了保證名牌產品的信譽和權益,對“珍寶島”大米申報了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時對未經認可擅自使用無公害、綠色食品標志的進行了依法查處,嚴厲打擊。在抓品牌宣傳上,虎林市充分利用各級媒體和“海洽會”、“哈洽會”等會展平臺,在國內和俄、韓、日等市場積極的推介,切實提高地區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目前,虎林市“珍寶島”牌大米不僅通過了國際標準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而且各項技術指標還被俄羅斯國家質檢機構評定為高級,在俄、日、韓等國家獲得了免檢,實現了以品牌闖市場、增效益的目標。
四、齊抓共管,協調互動,合力開展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
推行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主體是農民,部門是主導?;⒘质性谑形?、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了部門間的情況通報制度。做到在項目的申報、產品的評定與認證、政策措施與工作計劃等方面做到事前通氣、事后通報;建立健全了各行政部門技術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制度。針對各部門具有的技術資源有限且分散的實際,對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認證、立市產品的開發、重點龍頭企業的建設上實行“上分下合”的辦法,對上分條塊爭取支持和報告工作,對內則推行資源整合和相互配合,做到集中力量推進工作;建立了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如:在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上,以質監部門為主體,農業、商檢、環保、農機、鄉鎮等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并及時制定和落實整改措施。在此基礎上,虎林市還制定完善了監督考核機制。市委、市政府把推進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納入到了各鄉鎮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年度目標管理,制定相應考核制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和階段考核的方式加強督促檢查,實行目標管理,定期檢查考核,使農業GAP認證工作考核制度化,形成了對內一片、對上一線,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的部門配合工作局面,為推動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提供了保證。目前,虎林市農業生產水稻GAP認證已進入到自檢自查階段,虎林市將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確保每個環節工作達到認證要求,爭取在本年度內申請驗收,力求一次性通過認證,使虎林市農業生產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