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咨詢行業遭遇中國國企之殤?
5月26日,英國《金融時報》的一則消息引發了國內車企的騷動。該報道稱:“由于被美國指控五名中國軍官竊取商業機密,中國政府要求國有企業斬斷與美國咨詢公司之間的聯系,其中包括麥肯錫和波士頓咨詢等,這一舉措旨在擔心這些美國咨詢公司在為美國政府竊取中國情報。”
而此前,包括麥肯錫、波士頓咨詢、貝恩咨詢和博斯公司(已更名為Strategy)在內的美國管理咨詢公司與中國多家企業都有著非常廣泛的合作。其中汽車產業作為近幾年跨國咨詢公司業務增長最快的版塊,對于美國咨詢公司在華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盡管這一消息時至今日尚未得到確認,但6月16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本土咨詢行業高層則向汽車商報記者表示:“對于中國咨詢公司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做大’的機會。”
傳言叫停
“中國國企將斷絕與美國咨詢公司業務往來。”5月26日,英國媒體相繼報道了這樣一條消息。然而,記者查閱官方近期發布的各種新聞,均未查實此消息的最初來源。不過,同一天,在中國外交部的記者會上,當有記者就此事提出疑問時,外交部發言人并沒有否認。
如果此消息屬實,意味著在中國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的多家美國咨詢公司業務都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據悉,目前全球知名咨詢公司已悉數進入中國,包括麥肯錫、埃森哲、德勤咨詢、波士頓咨詢等在內的多家美國咨詢公司,涉足的領域包括電信、科技、能源、汽車等多個行業。資料顯示,麥肯錫曾為一汽轎車、上海汽車城等“國企”做過相關咨詢服務。
而且隨著中國車市的逐步增長,這些咨詢公司的業務都以高于車市增長的速度在遞增。此時,為何會傳出叫停國企與美國咨詢公司的合作呢?記者發現,目前外界揣測這與美國“棱鏡門”事件中對中國相關核心人物和企業實行竊聽等有密切關聯。
5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發布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記錄》報告中確認了美國“棱鏡”項目中針對中國進行的監聽和竊密行徑,涉及范圍包括中國政府和國家領導人、中資企業、科研機構等,報告顯示中國的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是美國非法竊聽的主要目標之一。
雖然記者尚未查到美國咨詢公司與國有企業合作比例,但在咨詢業界,利用全球知名咨詢公司為自身發展服務,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尤其是擁有跨國業務的大型國有企業的共識和潮流。
“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戰略領域(比如軍工、金融、能源、重工業)的確不適合使用外資咨詢公司的服務,這些領域的核心數據和信息關系國之命脈,必須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這也是政府出于對國家安全的考慮。”招商證某人士表示。
眾口緘默
為了進一步了解美國咨詢公司在華汽車咨詢業務范圍,6月16日,記者聯系上麥肯錫咨詢公司大中華區相關負責人。此負責人承認,其在華業務大部分針對中國公司國際化合作,合作關系主要是階段性、具體的,并非戰略層面。至于“政府暫停國企與美國咨詢公司合作”的消息,他表示“并不知情”。
資料顯示,美國麥肯錫咨詢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咨詢公司之一。在世界各地的董事局會議上、合資企業中,麥肯錫被眾多企業親切地稱為“那個公司”。在企業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也總是能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與麥肯錫回應態度相同,美國著名咨詢公司波士頓咨詢也向記者回應不知情。不過來自波士頓咨詢公司官網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中,該公司在大中華地區做過了超1000個項目;公司在大陸、臺灣和香港共有四個辦公室,雇傭員工達400人,占公司全球總員工的4%。
同樣,麥肯錫公司在大陸、臺灣和香港的四個辦公室的員工也達600人,占公司全球總員工約3.5%。據麥肯錫曾公開發布的信息顯示,其30%的中國客戶是國企,包括石油天然氣、科技和銀行等行業。
一位咨詢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國企與外資咨詢公司合作,在業內早已是尋常事件。”同時他也向記者透露,在西方管理咨詢公司的中國客戶名單中,民營和跨國企業占有相當大的份額。
在他看來,即使政府對國企與美國咨詢公司合作禁令屬實,也不會傷及美國大型咨詢公司的利益,更不會像一些國內咨詢人士預測“未來阻斷美國咨詢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拓展”。
靜默的“金礦”
資料顯示,汽車行業是近幾年跨國咨詢公司在華業務增長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總部位于美國洛杉磯的J.D.Power公司創始人曾判斷:“中國汽車咨詢行業未來是一座可觀的金礦。”
經過一系列數據查詢,記者雖然沒有找到目前中國汽車咨詢行業規模的精確統計。但據新華信某高層估算,乘用車企業用于咨詢的投入通常占其銷售額的1%左右,若加上商用車企業和數目龐大的零部件企業,中國汽車咨詢市場的規模大概在百億元以上。
采訪中記者也發現,各家咨詢機構也都不愿意公布其業務總額,但快速的汽車咨詢業務增長卻是不爭的事實。以J.D.Power為例,自2000年進入中國以來,其汽車業務量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加。另一家著名戰略咨詢公司羅蘭?貝格,也從自2001年開始,汽車業務量以每年40%~50%的速度增長,十年間從事汽車業務的人員數量翻了2至3倍。
不過隨著近幾年中國汽車產業的壯大,國內也凸顯出一批本土化咨詢公司,他們利用自身本土化、性價比高等優勢,開始在汽車咨詢市場求得發展機遇。例如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新華信,其汽車咨詢業務已經占到總業務量的60%。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出現了一批本土化咨詢公司,但與麥肯錫這樣的美國咨詢巨頭相比,其專業性、高科技人才儲備等方面仍然不占優勢。
“汽車管理咨詢要想達到全球領先地位的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的本土汽車企業必須強大”,6月17日,某國內咨詢公司總裁向記者坦言,“因為管理是對案例做分析的,如果企業不強,就沒有好的案例作經驗積累。如果我們能有奔馳、寶馬這樣的合作對象,那么我們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麥肯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