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上海某實業發展公司,以五金、注塑產品為主;現有員工300多人。工廠設立部門有PMC(生產及物料控制)部、稽核部、品管部(文控中心)、模具部、生產部、技術部、銷售部、人事部等,雖然組織架構完整,但訂單準交率卻達不到40%。每個月都因訂單遲交,遭到多個客戶的投訴,甚至有兩個客戶因此而終止訂單。
上海某實業發展公司,以五金、注塑產品為主;現有員工300多人。工廠設立部門有PMC(生產及物料控制)部、稽核部、品管部(文控中心)、模具部、生產部、技術部、銷售部、人事部等,雖然組織架構完整,但訂單準交率卻達不到40%。每個月都因訂單遲交,遭到多個客戶的投訴,甚至有兩個客戶因此而終止訂單。
主要問題
1、訂單評審失控:銷售部業務員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接單時多數以客戶定的交期為準,由于沒有與PMC部進行評審,造成生產負荷滿足不了交期的需要;
2、PMC部崗位設制不合理:生管(生產管理)員配制高達8人,卻沒有物控員,且對應業務員訂單都是由生管員在處理,沒有一個統一的機制,造成生管員在安排生產時,出現多頭指揮的現象,造成生產現場的低效率;
3、PMC部由于多個生管員接收業務訂單,導致采購員對應多個生管員,生產部也同樣如此,結果出現客戶急需的訂單不能按時交貨,不急的訂單卻入了倉庫;
4、生管員掌握了從接收訂單到請購物料再到計劃生產,負責外發加工,最后到出貨的整個過程,處處都體現出自已做事、自已管事的現象,最后出了問題沒人知曉;
5、多個生管員對應生產部計劃員,就會將不急的貨變成急的貨在生產。因為其它生管占用機臺后,就會影響到自已訂單的交貨期,所以不如早點生產完成,免得被業務員催貨;
6、請購物料失控:由于多個生管員自行請購物料,為貪圖方便,就一次性多買些物料,免得下次又要請購,造成倉庫堆積大量的物料,甚至還有一些不明的呆滯物料放在倉庫無人處理;
7、物料回廠失控:沒有做出規定要求倉庫人員對計劃欠料的部分物料及時跟進,多次出現物料買回放在倉庫,未通知生管員,而耽誤計劃的生產,最后影響到出貨;
8、對生產車間管理失控:未建立生產例會,沒有對計劃生產的情況進行總結,而只是生產部門做了一個統計,失去計劃管控的意義;
9、對現場管理失控:生管員在跟進現場異常時,負責的生管發現生產出現堆積的產品,會及時做出調整,而不負責的生管不去跟進,一但生產做不出來,就會將責任推給生產部,而不會檢討自已有什么問題。
解決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該企業可以作出以下整改措施:
1、重新編制PMC部人員的崗位,設立一個專職物控員、一個總計劃員對應業務員訂單、成型一個生管員、涂裝一個生管員、組裝一個生管員、出貨一個生管員,共6人組成,打破原來的舊模式,在機制上能夠體現分工和統籌,同時也體現相互監督、環環相扣的作用;
2、對業務員的訂單進行管控,制訂《訂單評審作業流程》。由總計劃員負責對應業務員的訂單,達到訂單集中,統一安排生產,避免了不急的訂單生產出來,急的訂單又未做出來的現象;
3、專職物控員對物料請購和采購進度進行管控,使得物料這條線得到有效管理,同時采購員根據物控員的物料需求計劃進行采購,有效控制庫存,物料也能按時回廠;
4、對于車間計劃安排,調整為每個車間的計劃員安排生產,避免多頭指揮的現象,給車間帶來有序生產;
5、建立生產協調會,由PMC部主持會議。每天召集各部門相關人員,對生產計劃進行總結,同時規定生產車間在每日開會前,將前一天的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以報表的形式交給計劃員。在開會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作出解決,并下達新的會議決議,對車間生產好的進行獎勵,生產不好的車間進行批評和責任追究。達到每天總結、每天計劃、及時解決生產問題,協助生產順暢;
6、制訂《生產異常控制卡》。對生產現場發生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處理解決;
7、制訂《欠料明細表》。要求倉庫人員根據欠料表,將物料回來和未回來的情況及時反饋給物控員,并同時監督采購員是否在規定的交貨期購回物料;
8、要求稽核員安排對PMC部物料鏈、計劃鏈、生產協調會進行專職檢查,幫助PMC部推行新的運作模式。
項目效果
以上措施實施后,在短短的兩個月反復檢查后,出現明顯的變化,訂單的準交率達到92%,同時PMC部編制也減少4人,新的運作模式體現出統一安排生產,互相監督,生產計劃安排有序,產能和訂單準交率得到顯著提升。